-
【渝北区招商】渝北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推进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建设
2022年,重庆市渝北区锚定乡村振兴总体目标,聚焦建设“四个大区”、打造“标杆城区”的发展方向,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本,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坚决守住粮食稳产、耕地保护和防返贫三条底线,全面推进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这一举措旨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安宁,为全市乡村振兴树立示范样板。 一、渝北区在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中牢牢把握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总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作为重庆市的核心区域,渝北区对标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明确了守住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严格耕地保护以及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三条底线。这项工作以重庆市“三农”总体布局为指引,强化了基层治理能力,通过建立数字化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农田利用和产量变化,确保农业基础稳固。同时,渝北区推动城乡融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多级联动机制,避免耕地流失和产能下滑,为后续发展筑牢根基。例如,依托权威政策支持,渝北区实施动态预警体系,预防潜在风险,切实保障了农民生活稳定,体现了其在重庆市内乡村振兴的先行示范作用。 二、重庆市渝北区在2022年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三大重点任务,旨在提升农村整体水平。乡村发展方面,聚焦特色产业培育,鼓励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带动农户增收;乡村建设方面,实施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如修建道路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乡村治理方面,完善村级自治体系,推广法治教育,提升社区服务效能。通过整合资源,渝北区创新性引入“智慧乡村”平台,优化了管理流程。这些举措源于重庆市发布的乡村振兴规划,确保了实施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避免了形式主义。数据显示,相关任务成效逐步显现,例如通过环境整治减少了污染源,强化了农村社区韧性,彰显了渝北区在重庆市内的标杆地位。 三、2022年,重庆市渝北区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土地制度、扶贫资产确权、“三社”融合发展等多项改革有机结合。这一创新实践借鉴全国性试点经验,探索“三变”+新模式,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盘活闲置资金、土地、房屋、水面、森林等资源资产。渝北区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分配方式,确保农户能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基于权威改革框架,渝北区优化了产权流转机制,引入市场化评估体系,使资源利用更高效。例如,通过政府主导的项目示范,新增多个产业融合案例,提升了资产价值,体现了改革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为重庆市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模板。 四、重庆市渝北区在2022年通过资源盘活和模式创新,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确保成果惠及农户。在扩展试点范围中,计划新增2个全域推进镇,试点村覆盖55%的行政村,目标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收益9000万元以上。这基于“三变”改革驱动,整合招商引资合作,激活沉睡资产。通过实际案例推广,渝北区在多个领域如生态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中取得进展,但始终强化风险防控,避免虚构收益。权威数据支持了该路径的有效性,促进农民就业和收入多元化,凸显了渝北区在重庆市乡村振兴中的示范效应,推动可持续发展迈向新阶段。
2025-07-07
-
渝北营商环境升级版创新服务赋能企业发展新气象
在2023年初,重庆市渝北区启动营商环境“升级版”一号工程,以创新驱动服务优化,聚焦招商引资工作,让企业和投资者体验舒心、开心和放心的投资环境。通过推行“三即”机制和“惠企通”平台等举措,渝北区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激发企业活力。 一、重庆市渝北区创新推出“三即”服务机制,通过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拿证即开工的要求,简化企业开办和项目落地的审批流程。这一改革实质性地压缩了手续办理时间,解决了传统流程中的堵点痛点问题。依据权威部门公开资料,重庆市渝北区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推行全程电子化,实现了从土地供应到施工许可的无缝衔接。这种模式弱化了数据强调,但强调服务可及性,避免企业多头跑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重庆市渝北区还将该机制融入标准化建设,确保合规高效,符合国家营商环境优化政策精神。 二、重庆市渝北区整合惠企政策资源,开发“惠企通”线上平台,将区级部门119项惠企政策集中管理。该平台推动项目申报和评审环节上云,企业实现无纸化操作、进度实时可查及结果公示透明化。通过这一创新,政策兑现更加公正高效,避免人为干预。弱化数据展示的同时,强调平台带来的便捷性和信任度提升。参考权威来源,重庆市渝北区借助数字政务工具强化云服务能力,使企业反馈机制常态化,确保政策落实精准可溯源。这一举措为招商引资注入新活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三、重庆市渝北区深化数字赋能和政务服务改革,拓展智能审批与融资便利化措施。除核心创新外,依据公开信息,重庆市渝北区还推进一键式审批应用,企业注册和变更事项实现线上秒批。同时,强化信用体系建设,通过跨部门数据共享优化监管服务。重庆市渝北区建立常态化企业走访机制,收集建议并迭代升级服务模式,弱化数据导向的成果报告,强调服务生态的系统性提升。这些措施整体提升了企业预期,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升级版。
2025-07-02
-
重庆渝北区传统产业加速智能化转型
重庆渝北区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通过政策扶持、企业转型与招商引资协同发力,推动传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2023年,智能工厂建设提速,产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引领构建智能化发展支撑体系。重庆渝北区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路径。2023年,当地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补贴,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引导企业在产品创新、工厂运行、经营管理、供应链等环节推进智能化演进。同时,加强部门协同,建立智能化改造项目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诊断、规划、实施全流程指导,推动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二)企业主体推进智能化改造实践。2023年,重庆渝北区众多传统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步伐。在食品加工领域,天友乳业新改造的全自动酸奶发酵线投入运行,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发酵过程参数的精准调控和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生产流程更加高效稳定。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也积极引入工业机器人、MES系统、数字孪生等技术,优化生产调度,提升质量管控能力,推动工厂运行向智能化、柔性化转变。这些改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招商引资完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重庆渝北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抓手,2023年重点瞄准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装备、工业软件等领域,引进一批技术领先的智能化服务商。同时,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吸引相关企业集聚,形成集技术研发、装备供应、改造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链。通过招商引资与本地企业需求对接,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加速“渝北制造”向“渝北智造”转型升级。
2025-06-3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